基层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本地动态 > 基层党建

【蓬莱区】“三工程”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

发布日期:22-01-04 11:21 信息来源: 字号:[ ]
深化“蓬勃未来”工程
 
  围绕选好育优年轻干部,打造“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
 
  精心“选苗”。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调研时,同步开展优秀年轻干部推荐,通过无任用推荐、经常性调研了解,全面掌握年轻干部情况,对表现优秀、评价较高的年轻干部,分类分专业建立年轻干部信息库,动态更新,丰富年轻干部“蓄水池”。2021年以来,开展干部队伍调研2次,考察干部450人次,90余名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纳入干部信息库。
 
  精巧“育苗”。搭建“夜学”“周末青年荟”等平台,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学习政治理论,提升政治能力。选派230人次参与疫情防控指挥部、棚改征迁、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工作,引导年轻干部在实践实干中提升综合能力。
 
  精细“管苗”。完善组织部统筹、单位跟踪、导师帮带、自主管理“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健全“2+1”导师帮带机制,为优秀年轻干部配备1名单位“业务师父”,安排1名组工干部担任“成长导师”,让年轻干部业务有人带、工作有人教、生活有人帮。目前,已安排11名“成长导师”与110名年轻干部建立帮带联系。
 
  精准“用苗”。打破论资排辈、隐形台阶,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及时“搭梯子”。本次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调整中,35岁以下镇街党政正职、30岁左右镇街领导班子成员、“90后”副书记等年轻干部全部按照要求配备到位。
 
 
深化“实干兴蓬”工程
 
  围绕提升干部执行力,制定《烟台市蓬莱区建立干部执行力档案实施办法(试行)》《烟台市蓬莱区干部执行力奖惩办法》,先后对11个镇街、77个部门单位、23个专项指挥部共746名干部进行建档管理,建立干部执行力信息数据库,累计采集工作信息9842条,给予有关部门单位蓝色标识699个、黄色标识895个、红色标识561个。
 
  开展常态化督导考察。全力推动干部考察方式转变,把干部考察的主战场从办公室、会议室搬到工作现场,每月安排专人成立考察组,重点围绕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以评价部门提报的“蓝黄红”评价信息为参考依据,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四不两直”督查。目前,已累计派出考察组40批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累计开展个别谈话204人次,实地查看工作现场85个。
 
  强化考察结果运用。综合执行力实地考察情况和“蓝黄红”整体评价,累计给予蓝色标识109人次,红色标识127人次,相关建档人员列入干部执行力档案蓝名单和红名单,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结合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提拔或进一步使用执行力强的干部71人。
 
  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加大工作总结宣传力度,营造“强执行”的浓厚氛围,有关稿件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大众日报、烟台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40多篇次。其中,《蓬莱打好“执行力”组合拳锻造“硬核”干部力量》在新华社高管信息刊发,《蓬莱创新提升干部执行力,项目建设开启“加速跑”》被大众日报头版刊发。
 
 
深化“优选揽才”工程
 
  面向全国高校公开考选25名优秀毕业生,全部分配到镇街一线培养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创新招考举措,增强城市吸引力。在烟台范围内首次实现大学本科生不需笔试、直接面试;首创考务费用全部减免,面试期间免费安排住宿。通过一系列“首创”举措,不断拓宽考选识别“维度”,提升了城市人文“温度”。
 
  创新考选模式,增强选人精准度。创新实行线上资格审查、网络初试,既降低了疫情防控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破解传统结构化面试模式化、套路化、同质化难题,探索打造面试新模式,融入多种考试要素,全面、精准、深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
 
  创新培养思路,增强优选归属感。首次实现优选编制落到镇街,既解决了以往同岗不同酬问题,也杜绝了“镀金”、“过客”思想;跟踪关注优选生现实表现,定期组织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其思想、工作动态,加压鼓劲、指明方向,帮助其更好更快地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