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基层党建

书记领航风帆扬 城市党建破浪行

发布日期:20-10-29 14:22 信息来源: 字号:[ ]
  编者按
 
  近日,《中国城市报·城市党建周刊》刊载了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同志署名文章——“赋能聚力”攻坚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市委书记张术平同志连续3年认领城市党建作为突破项目,聚焦全省领先、全国前列的目标定位,带头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全面加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治理水平。
 
  现刊载原文如下。
 
“赋能聚力”攻坚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山东自贸区“三区”之一。近年来,烟台市委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紧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这条主线,深入实施城市基层党建“赋能聚力”工程,强化全域统筹联动、有效覆盖、资源整合、要素保障,聚力攻坚推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治理水平。
 
聚力全域统筹联动
 
上下贯通攻坚提升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发挥整体效应、系统效应尤为重要。我们坚持系统、开放、融合理念,扭住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这个“动力主轴”,形成全域联动、一贯到底的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市区牵引带动。我们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全市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连续3年作为突破项目;建立党委书记“直通车”制度,每年组织街道、社区等提报突出问题,对反映集中的问题由我和各区市党委书记牵头解决;制定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的实施意见,着力健全统筹联动、区域覆盖、多元共治、平台支撑、责任落实“五个体系”,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新格局。
 
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到烟台城市党建学院调研。
 
  二是深化街道赋权扩能。我们围绕用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关键一招”,下好“先手棋”,深入推进街道明责赋权增能,不断提升统筹协调能力。我们制定规范属地管理的意见,建立街道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通过修改考核办法逐步取消64个街道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任务,让街道真正聚焦主责主业;指导各区市制定操作细则,赋予街道区级部门考核评价权等5项权力,明确权力边界、操作流程等实施路径;全面推行街道“1+N”共治体,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发展治理委员会,组织学校、卫生等驻区单位成立若干专委会,强化街道对区域资源的统一调度。
 
  三是建强社区一线堡垒。我们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和年度确认制度,规定未经批准事项一律不得随意转嫁社区,避免让社区成为“兜底箩筐”;深化社区兼职委员制度,从学校、医院等驻区单位选配1781名社区兼职委员,形成加强治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全面推广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培养2100多名全科社区工作者,实现群众“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
 
  四是推行下呼上应机制。针对四级党组织缺乏联动运行机制的问题,我们从2019年开始推行“下呼上应”联动机制,以区市为单位开发“呼叫—响应”平台,建立“呼叫”“响应”事项清单,形成涵盖诉求受理、分解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等全过程全链条的“呼应流水线”,从群众到社区、街道,再到区、市一贯而通。“下呼上应”机制运行一年多来,自下而上流转解决问题1.2万余件,打破了以往问题在基层原地空转的局面。
 
聚力全域有效覆盖
 
提质拓面攻坚提升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既巩固传统领域,又向新的阵地发力,让党的组织体系覆盖城市全域。
 
  一是坚持一网管全域。烟台市现有基础网格1.1万个,园区、医院等专属网格670多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3.7万多人。近年来,我们按照一网管全域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原先分散的管理网格进行整合,把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等统筹起来,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将党组织建在每一个网格上,建立日常巡查、重点走访、事项流转处置等机制,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制定网格管理事项清单,明确纳入网格管理的事项、标准及退出程序,推行“清单式管理、网格化服务”。疫情期间,全市网格员巡查走访202万户、511万名群众,排查返烟重点人员1.9万名,上报险情170起,关键时刻体现出强大战斗力。
 
  二是推进整片扩覆盖。我们坚持区域化工作理念,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嵌入、全面覆盖。我们对新兴领域集聚区,按照“一区域一党委”原则,在园区、商圈、楼宇成立区域性党组织,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党组织,推动亿元楼宇、上市公司等组建党建联盟,先后建成60余处区域党委、党建联盟等,配备130多名党务人员,全面消除覆盖盲点;对城乡接合部,积极推进村改社区转型升级,严格落实集体资产改制、社区规模调整及场所人员经费、社区居民公约等规章制度等“五个到位”,引领城乡接合部融合发展。
 
  三是建强小区党支部。我们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每个小区配备1名党支部书记,每50户居民配备1名党员楼长,建立楼栋听事、小区议事、社区决事三级协商机制,将城市基层治理服务触角拓展到每个街巷小区、延伸到每个楼栋单元,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小区、纠纷调处在小区、诉求解决在小区。
 
聚力全域资源整合
 
共治共享攻坚提升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好遍布城市基层的服务资源,在共治共享中回应群众的美好向往。
 
  一是下沉行政资源促组团联治。我们以“双报到”为主路径,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报到,向社区亮出资源清单,每年与社区商定实施共驻共建项目,推动行政资源沉到基层、融入基层,近两年2228支党员服务队沉到社区,实施服务项目1.6万余个。我们建立“双报到”党员参与重大任务、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今年面对疫情,全市7000多名党员干部通过“双报到”下沉一线,有效解决了基层人手短缺、物资匮乏等问题。
 
  二是用好物业资源促和谐共治。我们把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作为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实施“红心物业”党建领航工程,发布山东省首部红色物业地方标准。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物业企业、业委会两个主体:在市县两级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开展无物业老旧小区、物业问题重点小区、物业市场秩序、物业投诉4个专项整治,建立“红黑榜”制度,今年7月首批评选了30个最美物业团队、曝光了14家黑名单物业,倒逼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加强党组织对业委会的领导,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委会组建的结构建议权、人选建议权、资格审查权,并把党员比例不低于60%作为硬性条件纳入备案要求,确保业委会与党组织同心同向,依法开展服务和维权工作。
 
  三是链接社会资源促专业精治。我们按照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员“一体四孵”原则,依托38处社会组织党建基地,精准培育300余家服务类、慈善类社会组织,每年开展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引导其参与治理、服务群众。福山区每年安排200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连续3年举办“党建引领·创益福山”公益创投大赛,支持90多个项目落地社区,惠及群众3.9万名。我们广泛挖掘群众自治力量,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了500余支、17万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搭建了“阳光17议”“社区圆桌派”等特色自治载体,实现了群众事群众议、群众事群众办。
 
聚力全域要素保障
 
强化支撑攻坚提升
 
  为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全要素保障支撑链条,确保基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心气干事。
 
  一是配强一线队伍。社区工作者处于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前沿,这支队伍建强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稳定就有了保障。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健全招考、退出、考核等一整套办法,面向高校毕业生抬高门槛优选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成立全市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和23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全面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每年面向社区党组织书记招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筹解决好身份、待遇、出路等问题,打造了一支数量可观、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近三年,我们共招录社区工作者685人,24名社区书记考录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足额落实工资报酬,人均每月增加1630元,既提振了社区工作者干劲,又为社区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是建强阵地联盟。阵地是城市党建的“物化依托”,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没有了阵地依托,党组织就会失去发力支点。2019年8月,我们发布了山东省首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地方标准,按照外观标识、功能设置、窗口设置等标准化要求,大力推进“1+15+N”党群服务阵地联盟体系建设,依托市民中心建设市级党群服务中心,在15个区市建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在街道、社区、小区以及城管岗亭、旅游景区、口袋公园等建成600余处党群服务中心(驿站),推动党务、政务以及便民服务等进中心、进驿站,初步形成了“10分钟党群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家门口、马路边的服务。
 
  三是做强平台支撑。我们建成江北首家、全国第二家市级城市党建学院,大力加强名师、名课、名教材、名基地建设,与国内知名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一支包含优秀企业家、高层次人才专家在内的“百人讲师团”,整合全市160余处党建工作现场打造实训基地,推出项目路演、情境教学等课程,定期举办“头脑风暴”“书记沙龙”等活动,着力打造理论研究前沿阵地、人才培养红色摇篮、经验开放共享平台、城市治理创新高地。自今年5月运营以来,城市党建学院先后吸引8100多人来烟学习交流,承办了全国性的党建培训学院发展路径研讨会,集聚了一批优质资源、优秀人才,成为烟台城市的靓丽名片和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