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基层党建

莱阳市:万第镇南于格庄村:抗战老村的“初心守护路”

发布日期:19-08-15 15:53 信息来源: 字号:[ ]

莱阳市万第镇南于格庄村

 

  万第镇南于格庄村位于莱海交界,现有540户、人口1410人、党员53人、村“两委”成员6人。万第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胶东农村革命圣火的发源地,南于格庄村是这片红色沃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43年3月成立村党支部,是地地道道的抗战老村。革命战争时期,村庄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鲍仁川、“土炮大王”鲍振学、“爆炸大王”于万成等28名英烈。上世纪90年代,原洛阳军区首长鲍令昌难舍故土情怀,拿出30多万元的多年积蓄和离休金为南于格庄村捐资建立令昌小学。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村党支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初心、从心出发,实现了抗战老村的“华丽蜕变”。今天,小萱带您走进莱阳市万第镇南于格庄村,一起去看看这个抗战老村的“初心守护路”。

拾村史、忆初心,上好村庄教育课

  2018年,南于格庄村立足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不忘初心再奋进的工作定位,由第一书记许晏铭牵头,召开村“两委”会议进行多次研究,结合万第镇红色文化示范带的整体规划,确定了“挖掘红色文化,留住乡土记忆”的思路。村“两委”成员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先后走访42名村庄老人及英雄子女后代,研究《胶东红色文化丛书》等10余册,通过整理口述、查阅史料等方式,梳理南于格庄村1943年至今大事记、28位抗战英雄人物事迹以及13位党支部书记、14位行政负责人任职资料,编撰《值得记忆的那些人和事》。同时,收集印刷南于格庄村英雄人物自传2套。今年以来,南于格庄村党支部将“村史+自传”列为党员学习的必修课,并在全镇进行推广学习,通过“唠嗑谈村史”“追忆我的英雄长辈”等方式,引导村庄党员干部思想再洗礼、初心再坚守、使命再升华。打造红色文化书屋,争取书籍110册,收集历史文化书籍30本,如今村阅览室已成为南于格庄村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必去之处。

南于格庄村初心学堂

红色书屋一角

党员学村史

讲担当、守初心,上好支部建设课

  为了凝聚人心、坚守初心,在村党员内形成攻坚突破、进位赶超的浓厚氛围,第一书记帮助南于格庄村党支部健全了“研、议、定、传”四事管理机制。“研事”,党员集思广益分组研讨,党支部按时制定月度、年度工作计划。“议事”,支委会成员从支部建设、扶贫项目、合作社运营、民生问题及月度之星评比5个方面上台提议。“定事”,通过党员表决来决定村干部和党员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约束党员行为,规范组织生活。“传事”,注重发挥阵地宣传作用,定期通过宣传栏展示党支部工作实绩,用图片对比展现出村庄的变化,让村民了解党支部在领航、党员在行动,坚定他们跟着党支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念。

“研、议、定、传”四事机制

勇拼搏、践初心,上好村庄发展课

  南于格庄村土地基本为丘陵山地,水资源缺乏,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是烟台市定贫困村。近年来,村党支部在莱阳市委组织部和和万第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抓紧各项政策资金的帮扶,逐步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再到“我带头发展”、从“借外力输血”到“激发内生动力造血”的转变。

  一是修建清淤平塘。争取资金70余万元,对红头山平塘及村内500米河道进行清淤修建,累计1.4万余平,可存水5万多方,彻底解决了周边百亩农田的浇灌问题。

修建平塘、河道清淤

  二是流转荒废土地。与莱阳富水胜景西洋参种植专业合作社达成投资协议,投入资金350余万元,流转200亩土地发展西洋参种植。

  三是修建示范大棚。借助20万元扶贫资金,新修建2个扶贫大棚,占地2100平,现已种植“蓝宝石”葡萄1500株,预计明年挂果。

种植西洋参、葡萄大棚

  四是支部领办合作社。今年3月,南于格庄村党支部领办莱阳市万第镇旭日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莱阳市如果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纯收益的15%作为集体和村民的分红。村东南流转120亩土地作为试点,已种植桃树30亩、绿化苗木30亩、旱稻芋头玉米等其它农作物50亩。通过土地流转、大棚收益、合作社分红等方式,2019年村集体已增收5.5万元。

合作社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