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互动交流 > 高端访谈 正文

【老党员风采】孙保宁:党员一定要冲在最前头

发布日期:18-08-23 13:57 信息来源: 字号:[ ]

孙保宁击毙敌人8名指挥官

孟良崮战役荣立一等功——“党员一定要冲在最前头”

  每当天气好时,海阳郭城镇西楼子村90岁的孙保宁老人,都会戴上八角帽,穿上“军服”,到街上溜溜弯。

  尽管拄着拐杖,步履有些蹒跚,但老人任然坚持出门走一走,因为身上的这套行头,让老人觉得很自豪,“当兵的时候没能把军装留下来,这一身就当是军装了,我人虽然老了但可不糊涂,共产党的好这辈子我都忘不了。”话音刚落,老人把目光投向了远方,陷入了沉思。

  1928年出生的孙保宁,1942年参军,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曾历过300余次大小战役,在万第战役的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在孟良崮战役中凭借精准的枪法击毙多名敌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更是无数。

  “当时年纪很小,光知道共产党好,不打人不骂人,对人好,就去了。”虽然年事已高,但说起自己当年的战斗故事,孙保宁滔滔不绝。

  当时,胶东有二十四个所谓的“土匪司令”,其中之一赵保原经常在莱阳、海阳之间,来回扫荡,一方面与国民党集团有联系,沆瀣一气,打着抗日的旗号反对共产党和抗日武装;另一方面,又与日伪军相互勾结,接受其招降,屠杀抗日群众、拉驴抢粮食,民不聊生。

  1945年,胶东军区集中优势兵力,在地方武装、民兵及群众的配合下,发动了讨伐赵保原的万第战役。“当时是2月11日,农历除夕的黄昏,胶东军区部队分3路大军,在5万民兵和群众的配合下,向万第发起进攻。”孙保宁回忆。这场战役中,胶东军区十三团首先突破了敌人第一道防线,在遭到敌人的疯狂阻击后,12日凌晨,我军炮兵营用舰炮、“九二式”步兵炮对万第东山敌人外围的4座碉堡进行了攻击,攻下了万第外围敌人的全部碉堡。“那场战火力拼得特别猛,那子弹都是到处乱飞的,我们只能匍匐前进。”说起万第战役,孙保宁记忆犹新。

  孙保宁所在的部队乘胜追击,不断向万第村推进,对万第的守敌发起总攻,经过4小时激战,赵保原的部队被大部分歼灭。“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冲在最前头,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凭着一腔保家卫国的热情,孙保宁在枪林弹雨中顽强作战。

  1947年,身为排长的孙保宁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接到抢占402高地命令后,孙保宁毫不犹豫迅速部署全排战斗任务。“当时,国民党60个旅进攻山东,74师王牌部队在最前面。”孙保宁说,他所在部队利用五天时间赶赴沂蒙山区,阻击消灭敌军两个团。74师师长张灵甫又慌忙占领孟良崮,双方开始打突击连,进攻火力猛烈。

  总攻开始,敌人在山顶,孙保宁所在部队在山下,炮火轰鸣。孙保宁率领全排战士进行突击,由于敌人的火力凶猛,孙保宁所在的连队伤亡较大,一个排仅剩八个人。

  “打了三天三夜啊没打下来,场面非常激烈。”在这水深火热的关头,孙保宁沉着冷静,在战友的掩护下只身匍匐前进,深入靠近到敌阵地前,利用自己精准的枪法,先后击毙8名举旗的指挥官,使敌军陷入混乱状态,然后抓住有利时机顺利攻下402高地,又配合友邻部队全歼国民党王牌部队74师,立一等功一次。战后,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参谋长聂凤智亲自为孙保宁题词,表彰其作战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

  久经沙场的老兵战功赫赫,但孙保宁没有居功自傲。抗战结束后,他没向组织要求特殊照顾,而是拖着饱经炮火洗礼的身躯回到家乡,在老家西楼子村担任民兵连长,坚持带队训练,每次考核总是拿第一。

  1958年,孙保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扛起锄头,带领全村几十口人向东北进发,开垦农场、支援边疆,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改革开放后,这位建国前老党员深藏功与名,和普通百姓耕作在一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虽然年龄大行动不便,每当村里有党员会,只要身体允许他还会按时参加,继续发挥余热,为党的事业作贡献。

  “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过得很好,要感谢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了幸福,更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如今,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平静祥和的生活不禁令这位老兵、老党员如此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