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互动交流 > 高端访谈 正文

【老党员风采】邱秀婷:我的一生跟党走

发布日期:18-07-02 09:55 信息来源: 字号:[ ]

  按:在烟台,有这样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英雄群体——老党员。截至2017年底,我市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共有4654名,占全省的22%。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怀着一心跟党走的信念,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贡献;和平发展时期,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农村,躬耕田间、本色不变,为国家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为充分发掘建国前入党老党员的英雄事迹,弘扬他们坚定不移跟党走,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烟台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广播电视台等部门单位,推出“本色·老党员风采录”系列专题报道和“红色记忆·老党员寄语新时代”系列微视频。

  入党71年,作为支前模范代表受邀参加了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的邱秀婷,对党的无限忠诚,正如莱州满城怒放的月季花,持久而热烈。

  在战后纷飞的战争年代,她当过青妇小队长,送过情报、抬过担架、埋过地雷。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当过妇女主任、村支部书记,干过小乡乡长,整土地、修水利。在奔向共同富裕的改革开放时期,她作为村庄带头人,把穷村变成四邻八疃的模范村。

  “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要教育后代,记住过去的苦、现在的甜。要听党的话,跟党走。”邱秀婷说。

  战火纷飞中树立党的信仰

  耳闻目睹了侵略者的残酷后,接触到党组织并义无反顾地走上光明之路

  坐在受阅车上,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那是邱秀婷一生最光荣的时刻。“国家富强了,再也没人敢欺负了……”目睹着国泰民安,邱秀婷的思绪回到以前战火纷飞的年代:

  邱秀婷出生于1931年,成长于战火纷飞中。1942年,日本侵略者侵入她的家乡建立据点,强迫当地群众每家每户送情报,报告八路军的行踪。但乡亲们心向八路军,不会把真情报告上去。这就像把命拴在裤腰带上,邱秀婷的父亲就因假情报漏了破绽,被打得头破血流,一直休养了50多天才能下炕。

  年仅12岁的邱秀婷被母亲对着老天“一步一磕头”地送到据点外后,独自一人将假情报送到日军据点,然后在胡同里躲过多名日军的围堵后,才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成功逃离,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见惯了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邱秀婷从小就有了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正义的向往。

  她的胆大、正义引起村内共产党员的注意。“要不要加入组织?”1944年,村里的党员邱恒德找到她。邱秀婷问:“组织是干啥的?”邱恒德就告诉她,组织是为穷人服务的。

  “为穷人服务!”单纯、亲切,又无比高尚。一个朦胧的解释,却如一扇窗,为在黑暗中徘徊的人开启了光明。那一刻,14岁的邱秀婷找到了自己朴素的追求。

  有了组织,就有了方向。从那开始,邱秀婷背着父母,按照组织的安排,秘密地跟着邱恒德活动。夜深人静时,他们在村外玉米地里,点着保险灯部署下一步工作。

  1944年春,随着抗战形势不断发展,党组织发起抗日支前运动,发动进步青年参军参战,号召群众捐献物资。

  “党叫干啥就干啥。”时任花园村青妇小队长的邱秀婷热情高涨,得知13团战士缺鞋子,就和村里的进步妇女们一起做,5天赶出200双。听说战士们没袜子,他们又没日没夜地铰、缝,接连做了13天,终于赶出500双新袜子,磨得一双小手长满了泡。为了让战士们吃饱肚子上战场,她和村民们每家每户摊5斤大饼送到部队。虽然她年纪不大,但在当时很有影响力,成为当时的支前骨干分子。

  再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粉子山战役打响后,组织大家抬担架、送伤员;带领青妇队员一起抓特务、埋地雷;为给隐藏在家的伤员疗伤,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下蛋老母鸡宰了煮汤……

  经受了战争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邱秀婷具备了入党条件。1947年,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艰苦岁月里,铮铮誓言激励着她心怀希望、勇往直前。

  殚精竭虑改变乡村面貌

  将革命热情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殚精竭虑带领村民发展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各项建设热火朝天。邱秀婷从党中央的号召中汲取智慧,带领乡民们积极投身建设,为改变乡村面貌殚精竭虑。

  1950年,邱秀婷嫁入驿道花园村,在当时的花园大队担任村长。花园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公社有句顺口溜:村东是穷沟,村西大石丘,村后光溜溜,遍地是石头。1949年,村里除了四五家外,其他家全出去要饭。

  党中央的号召,给村里发展带来启发。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提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邱秀婷如醍醐灌顶,终于找到了脱贫之道。她热情饱满、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整地治水,建猪圈养猪。

  “花园村,无冬天,地冻三尺照样干”,在邱秀婷的带动下,大家鼓足干劲儿,土丘变梯田,几年间村里就变了样。如今,站在村外遥望,一片片梯田郁郁葱葱,小麦、花生苗随风飘摇,洋溢着盎然生机。

  土法养水站则是邱秀婷和乡亲们结合党中央的号召与当地实际条件的独创。就地取材,下面是泥沙,外面是草皮,将一口大驴槽放在下面蓄水,口部只用了200块砖缩口子就完工了。硬是用200块砖钱干成了别的村8000块钱才能干成的事,而且一用就是几十年,有效改善了村里的水利条件。

  1952年,驿道邱家村、花园村、李家洼合并成“李家洼小乡”,邱秀婷当选为小乡乡长,一干就是三年,大事小事,如统购统销、照顾军属、支援前线生产、修建赵家水库一下落在她的肩上。邱秀婷殚精竭虑,为群众利益来回奔走,落下一身的病根。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村庄带头人,邱秀婷又带领村民在村庄栽种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一时间,花园村“看花一片,看果满园”,成为四邻八疃的模范村庄。

  白发苍苍不忘教育后代

  发挥余热,将亲身经历和村里变化编为顺口溜,通过忆苦思甜教育好后代

  “上了年纪,干不动体力活了,也不能给党和国家做什么贡献,现在就干干‘思想工作者’,在村里做做宣传。”脸上爬满皱纹、精神依旧爽朗的邱秀婷说。

  虽然年近九旬,但老人依旧余热不减。她不仅在村里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自编自创了很多积极向上、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歌颂如今的美好生活,引得周边不少村民纷纷学习,作为日常打腰鼓、扭秧歌的伴奏。

  在采访中,她就信手拈来,一口气吟诵了整整一支,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展露无疑:“党中央,领导得好,国泰民安是个宝。俺驿道镇也挺好,思想工作做得好,抓的紧,抓的实,抓的思想有着落。俺花园村也不孬,邻里街坊和谐好,党支部支持得好,蹦蹦跳跳真热闹。搞生产,心情好,种大姜的也不少。俺和谐家庭年年好,幸福生活步步高,60岁吃劳保,八九十岁的不显老,一百岁成块宝。老有所养,小有所教,尊老爱幼都做到,老年人的心情好。全国人民大团结,和谐社会万事兴,发展经济路路通,各级党委拼命干,一切为了老百姓,共产党是真英明,照顾些老人是真高兴,真高兴。”

  “过去小时候东颠西跑,现在有国有家真好;国家将老人照顾得很好,60岁吃劳保、八九十岁不显老、一百岁成块宝,各种补贴不断。”提及现在的生活,老人很满意,如今国泰民安,她从内心觉得社会发展得好。

  老人还特别注重青年人的教育,通过忆苦思甜让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恩党的领导:过去村里无吃无喝,现在村里锣鼓喧天;过去是糠菜半年粮,现在精米白面鱼油不断;过去枕的枣木墩子半头砖,现在枕的大水边;过去穿的衣不遮体,现在是绫罗绸缎……”

  “到了这个年纪,如果还有什么心愿的话,那就是希望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记住过去的苦、现在的甜,永远能听党的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采访最后,老人说出自己现在唯一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