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灯塔·烟台智慧党建 > 本地动态 > 组织建设 正文

福山区依托信息化党建平台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发布日期:17-08-16 08:35 信息来源: 字号:[ ]

  福山区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广覆盖、功能优的信息化党建平台,创新学习形式、优化管理服务、强化监督指导,有力推动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视频直播、网上送学,打造党员教育培训的“新平台”。依托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基层党建远程可视管理服务系统,将学习教育“一竿子插到底”,切实解决集中培训组织难、资源不足、形式不活、实效不强等问题。利用可视系统的视频直播功能,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领导干部讲党课等重要活动时,会议实况直接传达到村居、社区一线,切实解决了上情下达效率低、层层传达效果差等问题。利用可视系统的教育培训功能,每月组织1次“网上送学”,党员不出村就能直接参加集中培训。邀请省级以上党校、知名高校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对学习教育内容进行深入阐释和解读,提升培训层次,有效解决基层缺乏师资,党员学不深、学不透等问题。整合网络资源建立课件资源库,供基层支部进行“订单式”选学,有效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要。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区级远程培训3期,各镇街园举办视频讲座、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10期,培训党员2万人次。探索将可视系统信号与电视信号对接,实现信息发布、在线学习、节目点播等功能,将优质教育资源直接送到了党员家中。同时,依托可视系统、福山党建网、手机APP、微信群构建“四位一体”网络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和资源共享,定期开展微党课、党员风采展示、在线“答题闯关”等活动,搭建起无处不在的“网络课堂”。

  线上沟通、线下服务,打造党员发挥作用的“新窗口”。注重学做结合、知行合一,依托网络平台拓宽沟通服务渠道,搭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线上阵地”。一是推行“微信+服务”模式。在每名党员干部联系20户群众,每月入户走访1次的基础上,将联系群众制度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在34个城市社区、289个社区网格逐个建立微信群,包帮部门领导、联户党员、社区干部和党员群众都在群中,随时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汇总后由区社管中心统一协调解决,构建起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群众工作机制。二是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成立党员志愿者协会,下设多支专业服务团队,制定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每季度突出一个主题,每月开展一项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依托可视系统、党员志愿者和“红樱桃益善通”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整合搭建“智慧党建”大平台,实现“微心愿”认领、公益众筹、积分商城等功能,推动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快速有效对接。今年以来,先后开展特色活动26场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三是打造网上便民窗口。将可视系统功能向民生领域拓展,把系统与镇级便民中心和村居、社区服务站联接,每个站点都安排党员干部坐班,群众有政策咨询类的小事,可通过远程视频对话就地办结,比较复杂的事项可通过系统实现办事预约、材料预审,一次性到镇街服务中心办结,让群众少跑腿、不折腾,把信息化的“党建版”演绎成“惠民版”。

  远程指导、实时监督,打造规范党组织运行的“新利器”。充分发挥可视系统的远程对话和视频监控功能,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一是严查“三会一课”。利用系统的远程监督功能,建立线上督查制度,根据基层上报的会议计划安排准时打开视频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进行远程监控,直接点验参会人数,检查会场纪律,用信息化“千里眼”为学习教育保驾护航。二是促进规范管理。利用可视系统的存储备查功能,对发展党员、发包租赁等村级“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现场录像,变结果督查为过程控制,同时借助大容量存储设备建立视频资料库,确保了相关事项有据可查、经得起检验。在每个村安装中小型电子显示屏,在区域化党建服务中心和村居健身广场建设户外大屏幕,同步接入系统专网,定期公开村级党务、财务情况,变村里自行公开为党工委统一公开,有效促进了“透明村务”建设。三是强化督导落实。利用可视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建立动态考评制度,对基层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登陆次数、使用频率、录像时长等指标,掌握基层情况,每季度汇总通报一次,作为“两学一做”百分制考核的重要依据,保证了各项要求落实落地。